旅游管理学院开展民族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旅游管理学院于2023年10月31日、11月2日、11月7日下午2点,组织2023级新生共485人,先后分三批赴湘西州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同学们在学长学姐们的解说下,重点参观了古韵湘西、风情湘西、土家古风、苗乡原韵四个展厅,通过组织开展本次“突出民俗,突出特色,突出原生态”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家观赏到了样式精美,匠心独运的民间艺术作品和非遗保护成果,零距离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提升了大家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竹编技艺历史久远,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更是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竹编技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其独特工艺自成一家,难以用现代机器代替,土家族的发展史也可以在竹编的形成中找到蓝本。
土家族织锦的图案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200多种,有花鸟鱼虫、山川景物和吉祥文字,还能织出民间故事、寓言等画面,题材选用与土家人生活和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踏虎凿花源于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花样繁多,品种齐全,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铰出来的,而是用刻刀凿制完成,多用于绣花底样以及庆典、祭祀活动中的装饰品,在湘西苗族服饰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绣在衣服上的文明”,踏虎凿花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个性,精湛的工艺技巧享誉国内外。
苗绣构图紧凑、饱满、圆浑,线条有粗细、虚实变化,流畅飘逸。苗绣中形象各异的蟠龙、飞鸟、蝶、花、鱼、虾,既不是对大自然的单纯模仿,也非单纯的自我艺术表现,而是一种由生命形象的非实在性的虚幻性创造。
苗画是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画种。画面上常见的形象有龙、凤、花、草、鱼、虾、虫、鸟、竹、木等,通过写实与抽象、夸张与变形、自由与严谨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古朴原始而又热情奔放的浪漫风格。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
在了解了土家族苗族的风俗、技艺与历史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不断探索非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审核:向昌斌 刘湘蓉 编辑:石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