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匠心筑梦 廉育清风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纪委 阅读次数: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引领浸润作用,构建“匠心传廉韵”建设体系,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各方面和全过程。


聚焦党的政治建设  厚实清廉文化品牌底色

微信图片_20250401092443.jpg

一是“理论武装”高站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教职工“双周二”政治学习等制度,创新开展学院党委会决议事项督办制度和重要工作预安销号制度“两项制度”。坚持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让师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廉洁力量。

二是“谋篇布局”强监督。把廉洁要求贯穿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中,管好“关键少数”,制定《关于开展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谈话的实施办法(试行)》,依托监督谈话制度指出问题、提醒提示、明确要求。2024年,学校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对下级“一把手”开展政治监督谈话和提醒谈话40余人次,使监督谈话成为深刻生动的思政课,形成弘扬正气、教育干部、强化监督、促进工作的叠加效应。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和监督责任考核的重点内容,推动“两个责任”落实,拿出抓铁有痕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统筹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三是“凝聚合力”提质效。落实“全周期管理”理念,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纳入学校党的建设等工作要点,纳入双高校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纳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制定《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校“一盘棋”廉洁文化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共同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学校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清廉功能和党员干部的清廉意识。


聚焦规范权力运行  淬炼清廉文化品牌成色

微信图片_20250401092448.jpg

一是“廉政风险”严防控。深化改革,科学设置学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及运行机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通过“废改立”,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公开规范高效的制度体系。修订学校章程和二级学院议事规则,完善采购内控、选人用人等20多个涉及重要领域、重要岗位、重大风险防范的制度性文件,始终做到用严的制度管人管事。针对学校不同群体的特点与需求,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校纪委书记先后到27个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和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情况,在听需问计中帮助更好履行主体责任和职能监管责任。推动有关部门开展廉洁风险起底大排查,以一张权力清单明确权力底数,一张流程图理顺工作流向,一张风险登记表助力问责精准,紧盯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加强政策解读、制度讲解和风险提示。

二是“专项整治”促整改。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高校“以学谋私”“一校一策”等专项整治6次,开展专项自查50余次,全校849人主动填报了“以学谋私”自查自纠表,制定廉洁风险清单56条,全面查找、集中纠治发现的问题,叠加整治效力,补齐工作短板,形成常态长效。健全“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一岗双责’、监督专责”贯通协同的监管体系,制定权力清单、风险清单、防控清单、责任清单和工作流程为一体的“四单一流程”制度,切实纠治“庸、懒、散”等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是“警钟长鸣”筑防线。坚持以“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一堂专题党课、一次警示基地参观、一份廉洁承诺、一次集体谈话、一部警示教育片、一次案件庭审旁听、一批书籍资料”等“八个一”为抓手,打出警示教育“组合拳”。坚持区分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受众,结合重要节日、干部任免、专项治理等关键点,量身定制廉洁短信、廉政谈话、廉洁资料、廉政会议等个性化“廉洁套餐”。针对年轻干部开展岗前、任前廉政谈话,聚焦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编写不同廉洁课程,分领域开展“一案一警示”廉洁教育,在找准教育切口、完善整改链条、丰富载体形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聚焦师德师风建设  增添清廉文化品牌亮色

微信图片_20250401092453.jpg

一是“师德铸魂”强教风。坚决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和教育行业从业禁止制度,对2024年新入职的50位教职员工开展准入查询,严把入职关。常态化全覆盖开展廉洁从教系列活动,并将廉洁元素融入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不断挖掘本土红色场馆、革命遗址遗迹背后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廉洁文化因子,清正教风助推队伍建设取得实效:年内荣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1个,民族艺术学院非遗作品成功参加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专题展。涌现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职业学校国家级名师1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称号2人,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1人。立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教学科研课题16项、专利等科技成果转化24项;立项楚怡教学创新团队2个、楚怡名师工作室2个、楚怡教学名师2人、省级金牌导游工作室1个。

二是“师德考核”强保障。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开展师德师风情况分析、研判,推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将教育评价改革贯穿于职称评审、教学评价、科研评价等方面。科学设置惩戒机制,全面落实《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细化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在教师聘用、职称评审、人才推荐、项目申报、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干部选任等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建立完善师德师风问题通报制度,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推动清廉理念入师心、铸师德、践师行。

三是“典型赋能”促发展。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开展优秀教师宣传选树活动,继续做好“职教名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积极打造清廉处室、二级院部建设标杆,弘扬正能量,营造尊师重教、廉洁从教的校园氛围。


聚焦厚植廉洁土壤  打造清廉文化品牌特色

微信图片_20250401092457.jpg

一是“思政教育”大融入。持续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用廉洁文化筑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融合学科知识技能,探索用好用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党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特色民族文化、职业工匠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育人体系,创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校+社会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搭建道德讲堂、非遗大课堂、青马班、“溶江新声”论坛等育人平台,培育出一批原创廉洁文化微党课以及“三句半”“三棒鼓”等民族特色原创微视频,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学校选送作品获省级廉洁文化系列作品一等奖、三等奖各1个,1个作品收录全国廉洁文化系列作品。清廉教育情景剧《十八洞村的守心故事》《鼓舞青春》被评选为湖南省教育系统清廉建设宣传教育优秀作品并被湖南教育融媒展播和推广。

二是“理论阐述”深挖掘。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以本土的革命先烈、时代楷模廉洁思想为研究重点,深化对廉洁文化和高校廉政建设的研究,积极探索和关注廉洁文化建设热点、焦点问题,为清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每年设立院级廉洁专项课题名目,学校教职工以廉洁文化为主题,创作申报了省、州、学院课题10余个,已顺利结题8个。《湘西红色文化资源背景下清廉职院建设评价体系及解决路径研究》获省委宣传部、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课题立项并确定为优秀等次顺利结题。2023年12月,湖南日报“理论周刊”推送学校纪委撰写《推动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清廉院校建设》等文章,集中展示清廉高校研究的系列成果。

三是“廉洁因子”引共鸣。依托“互联网+”及立体宣传平台,开展群众性清廉宣传教育活动,创建清廉文化精品工程,形成“特色品牌”,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结合民族地区特性、地域文化特质、学科建设特点,瞄准非遗传承小切口,依托大师工作室,解码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因子,将“廉”元素融入蜡染、苗绣、土家织锦、民族服饰扎染等的创作中。廉洁文艺汇演成为全校师生共讲共读廉洁文化的新品牌;师生身边的廉洁人物成为师生崇廉尚廉的新风尚;“匠心筑梦·廉育清风”廉洁文化作品展,既将专业特色与清廉文化相融合,又将人才培养与品牌建设相融合,辅以网络直播形式成为学校涵养优良学风、弘扬传统文化的“网红”新流量。这些特色鲜明的廉洁文化品牌群谱,使师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清廉文化熏陶,让清廉职院堤坝在文化共鸣中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