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几代人筚路蓝缕 六十载春华秋实———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六十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7-09-22 作者:覃朗宇 阅读次数: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同年岁,伴随着自治州的成立而诞生、发展而壮大。作为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始终秉持“崇德尚技、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肩负起了教育强州、职教扶贫的历史重任,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栉风沐雨  凤凰涅槃

         历览由前贤后学共同谱就的辉煌院史,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学院发展的强劲脉动:从激情岁月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的重焕生机,再到升格发展的意气风发,学院实现了从单一服务行业向综合服务区域发展的转变、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

        开启创业立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湘西州农业合作干部学校,1958年更名为湘西州农业技术学校,1959年正式定名为湘西州农业学校,主要培养中专层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校之初,在第一任校长吴慕夫同志带领下,老一辈职院人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克服资金紧缺、建材匮乏等重重困难,在吉首一个叫“五辆车”的地方伐木建校、授技育才。1987年,时任国家农业部部长何康来湘西州考察,盛赞州农校是湘西地区管理和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1997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来湘西州考察,对州农校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欣然题词“办好湘西农校、振兴民族经济”。曾经的往事都已经尘封在流逝的岁月之中,但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已深深植根于学院发展的每一段历史过程。

        实施整合强校。2004年,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推进下,州农业学校和吉首经贸学校合并成立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题写校名。2006-2010年,州水电学校、州技工学校和由原湘西民族财会学校、州机电工程学校、州交通学校、州粮食学校合并的湘西经济贸易学校相继并入职院,实行集群化布局、集团化运行、集约化投资。湘西职院的成立和发展,推动了湘西州职业教育的改版升级,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湘西州职业教育长期多头办学、基础薄弱、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状况,探索出了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后发赶超的新路子。正如学院原党委书记吴正有同志说的:“我们就是要通过整合资源,使学院的教育投资集约化、办学设施现代化、专业结构合理化,最终使我们的民族职业教育获得质的飞跃。”

        加快异地建校。建院之初,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学院党委提出“将老校区整体置换,在乾州新区高标准启动易地新建校园工程”。2005年,学院高标准、高起点启动新校区建设,2009年实现搬迁。新校区建设已完成投资8.8亿元,校园占地面积11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197间多媒体教室,240间各类实验实训室,实习实训设备总值由建院之初的不足800万元上升到4800万元。州文化体育会展中心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基本实现了功能布局合理化、教学设施标准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校园环境生态化,办学条件达到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标准,学院被评为省、州两级园林式单位。

 

特色引领  提质升级

 

        实现资源大整合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通过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四大教育工程,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持续加力,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坚持紧贴产业办专业、对接市场建专业、依托企业兴专业,专业数量由建院之初的18个增加到高职29个、中职(中技)18个,涵盖农林牧渔、旅游、财经、电子信息、制造、轻纺食品、艺术设计、土建、文化教育等9大类15小类,初步形成以旅游管理、畜牧兽医、会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为特色,以汽修、数控、建筑等专业为骨干,辐射相关领域的专业布局。拥有省级教改示范专业2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省级精品专业1个(服装设计),省级特色专业1个(会计),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个(汽车检测与维修、畜牧兽医、数控技术),州级精品专业2个(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州级非物质文化传习所1个。特别是民族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被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民委确定为首批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专业。

 

        师资队伍优化提升。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专兼结合”的要求和“大面积培训、大力度培养、高强度留人”的思路,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人才引进机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学历达标工程”、“教授工程”、“研究生工程”,师资结构和素质不断优化提升。目前,石惠云、叶水云、熊承早等一批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受聘该院, 传承民间技艺,弘扬民族文化。学院465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141名,占比30.5%;硕士、博士学历99名,占比21.3%;“双师型”教师323名,占比72%。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名,省级大师2名,州级专业带头人4名,州“132工程”人才、州科技特派员和服务“三区”人才16名。先后有100余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表彰,共有29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人才质量大幅提高。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树形象”,完善“三育人”和“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强化“两线监控、三级管理、四维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近几年,学院先后承办了全省旅游服务业技能大赛、“指尖上的湘西”———民族文化创意技能大赛、“武陵味道”特色餐饮·茶文化技能大赛等重大赛事。在省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52项,特别是服装设计专业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高度评价了我院民族服饰艺术,并推荐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在学院设立非遗工作站。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畜牧兽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四个专业在省专业技能抽考中合格率达100%,名列全省第一;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年均达85%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先后与上海顺登模型有限公司湘西分公司、北京木真了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比亚迪汽车公司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有效合作,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对接更加紧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逐步形成。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外语(幼教方向)、软件技术、供用电技术、数控、电力电子、模具等专业分别牵手小新星、特蕾新、奋达集团、华电石门火电厂、杭州杰牌控股、天通股份公司、新中合光电保靖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采取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就业。

 

        服务社会成效明显。从1987年起,学院先后有100多位老师深入全州20余个贫困村开展支教、支农、扶贫等工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农民脱贫、农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学院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先后与州委组织部、州人社局、州扶贫办、州民政局、州移民局等部门合作,开展“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库区移民转行、城镇下岗职工转岗、复员军人转业、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农村孤儿与残疾人关怀、农村青年创业等培训,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村干部素质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州“两后生”成为拥有中专毕业证、中高级技工证的技能型人才,带动了2万余贫困人口脱贫。

 

六十华诞  硕果累累

 

        六十年来,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代代职院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挥写着学院发展的精彩篇章。

 

        一个个学子走出校门,走向全国各地,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彭继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张云峰,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丁夏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谢志华教授,海南职业学院董事长曹程杰,有北京创引广告公司总监邓光勇,佛山小新星幼儿园园长姜仁智,长沙宠物医院“90”后院长李翰湘,在广州创立“森林骑士”品牌公司的段艳丽,在吉首、凤凰、张家界开办连锁酒店及旅行社的何艳红,在常德聚香源餐饮酒店任总经理的汤明霞等等。这些年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脱贫攻坚中勇于担当奉献、业绩突出。

 

        一项项教育科研的成就和荣誉不断彰显着职院的师资实力,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州级科研项目1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21篇,撰写专著9本,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21部、自编院内使用特色教材30余部,获得州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个、省级优秀成果奖9个、省级自然科学成果3项,国家发明专利29个等等。这些科研成果大多着眼于湘西州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实际,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个个集体荣誉的奖杯见证着学院正迈向一流高校的铿锵足迹: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十大示范基地之一,国家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开展科技扶贫,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团中央等共同授予的“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国家关工委授予的“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中华职教社授予的“全国温暖工程先进集体”,“湖南省教学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单位”,“省级文明高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等等。这些奖杯荣誉见证了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技能人才的成效,展示了师生主动参与谋划地方经济建设的成绩。

 

        如今,一座地标性建筑矗立在湘西职院校园内,这就是州文化体育会展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163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含体育场、体育馆、艺术馆、游泳馆、展示馆等多个功能场馆及室外附属工程,项目总投资约3.8亿元。该中心是建州60周年庆典主会场,是我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点工程,更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对增强湘西职院的基础办学能力,完善州府新城功能布局,促进我州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过60年风风雨雨的湘西职院,在废墟中诞生,在困境中奋起,在改革中蝶变。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将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走好脚下的“长征路”,奋力谱写职院发展的新篇章。正如学院党委书记谭吉慧在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上说的: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院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务实创新,有全院师生群力群策、奋发作为,学院面貌变得将会更美、专业学科发展来势将会更好、设施设备建设将会更快、师生员工普惠待遇将会更多,“建设省内一流卓越高职院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